(說這話的人真善良)
大概是我中學三年級的時候。
好聽叫做酷,
但在我看來應該是指不太容易表現感情吧。
現在回想起來,
我要平反⋯我那是臉癱啦(應該)
我還隱約記得,
小學的時候,
同學們很喜歡嘲笑別人一些很幼稚的事情
(當然,因為大家還是小學生啊)
比如每個人一定要取一個丟臉的綽號;
名字取不了丟臉的綽號就要靠給外表取綽號,
長得高叫高佬,愛講話叫八公/八婆;
比如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很要好,
就會嘲笑他們要結婚;
還小的時候會輕易被這種話激怒,
不然就是覺得很丟臉,
於是就會罵回去,
不然就是開始沮喪自卑,
這是人的本性。
後來大概小學五年級以後,
開始有點智慧和知識了,
就開始覺得那麼幼稚的事好容易解決,
「不要有反應就可以了。」
這應該是所謂冷漠的開始。
PS*
給容易被欺負、或被激怒、或變自卑的孩子一點建議,
有人惹你的話,
討厭他就跟他說「不要」,
要大聲,表情要兇。
喜歡他就跟他笑,
如果不怕惹他生氣的話表情可以輕蔑一點,
看對方的反應很好玩哦 GG
我中學時期喜好分明。
喜歡的事物很熱衷很積極,
反之則一笑置之,
我當時的班長幫我取了一個綽號,
叫小冰塊,
(雖然這不是為什麼我遊戲人物有「冰」字的原因。)
到了大學這種性格非常明顯,
但大學是個小型社會,
開始學會很複雜的應對技巧,
人與人相處是很深很深的學問。
當你學會了察言觀色,
學會了同理心,
學會了道不同不相為謀,
學會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時候,
你會和你原本最原始的生態不一樣。
小時候會認為那是「假」,
沒有在「做自己」,
但現在長大以後覺得「這才是做自己」。
如果已經知道哪些話會傷害對方,
又要故意說出來然後假裝自己是不小心的,
那才是真「假」。
我很喜歡聖經裡面的其中一句話:
「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 4:19
一個人要有某種能量,
必須要有那種能量的源頭。
記得以前學物理和化學的時候有學過,
一樣東西之所以會動、會變質、會改變,
都需要一個能量來源,
而停止提供能量就會在能量使用完畢時停止散發能量。
這個聽起來有點像廢話的理論,
我曾經也當它是廢話,
直到真正學到其原理時才知道這是厲害的事情。
簡單舉例煮水變成蒸氣的過程,
水之所以可以變化就是因為火製造了熱能、
提供了能量讓水裡面的份子撞擊產生能量、
打散了原有的結構拆解、
再與別的份子結合,
而製造火也需要有別的能量推動某些物質,
比如摩擦火柴產生火花,
要摩擦出火花需要人有體能,
人的體能來自身體燃燒食物的能量,
食物的能量來自陽光的能量,
太陽需要宇宙某能量形成等等,
以此類推。
那麼我們人類自己製造的詞彙裡的含義應該也可以此類推。
比如我可以有餘裕關心他人,
因為我有被關心,
朋友有錢請我吃飯,
因為他的老闆肯給他多點錢,
以此類推。
也許這種得失不如物理那麼精準,
能給出去的份量和獲得的份量不一定成正比,
但是我認為一定有源頭。
我有一些朋友,
曾經是很消極的人,
常聽他們抱怨和談論的話題裡會發現,
他們有的共同點就是家裡或生活的某些部分充滿負能量,
家人也經常抱怨、不理解,
或者運氣更背一點的,
朋友和所處環境充滿了消極的人。
他們的出現就是滿滿負能量,
彷彿後面背了一個巨大的黑色包裹,
遇到手上空空的人會急著把這包裹分掉,
太著急的甚至會用丟的把這個包裹打向他人,
招架不住。
我的手空空的時候,
我當然很樂意幫對方搬走一些負能量,
幸運的話,
我可能還可以把它們搬完,
還可以把它們滅了。
我是不太清楚我到底曾經幫別人搬走多少負能量,
但是在某些事情上,
我確實是空手的,
我可以幫得上一點忙。
這種感覺大概是⋯
看到有人開快車,
不是空手的人會破口大罵,
空手的人會雲淡風輕的說一句:
「哎呀⋯可能他家裡有急事,
讓他過讓他過⋯」
話說回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非常複雜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可概括所有人
(雖然我記得這句話不完整,
很多人用來斷章取義,
但反正我只是想用它當個例子),
所有以我的智慧程度,
我只能做到察言觀色和猜測,
還有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心境,
達到「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不讓別人為難。
小時候只要被人傷害了就會反射性反彈給對方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比如我小學時候某天不會做作業,
於是問我當時最要好的朋友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參考參考,
當時我的朋友拒絕了我,
他說「你自己不會做喔?」
於是我小小心靈受傷了。
但是當時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作業借朋友抄其實不是幫他,是害了他」
於是我抱著「朋友是為了我好」的心情調適了。
怎知隔天這位朋友居然向我借作業,
於是我半開玩笑的對他說「你自己不會做喔?」
我認為我這麼說會讓他想起昨天對我說的話,
說不定可以跟他要到一個道歉或撒嬌,
或者一個「哎呀情況不同嘛」之類的爛藉口也可以。
結果他的回答我到現在也忘不了,
回想起來心還是小小的隱隱作痛。
「不借就不借啦!那麼自私」
我相信我的朋友絕對是把這事給忘了。
因為他連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忘記,
而且居然雙重標準,
(当然也是因為這已經是很遠古的事了,
只有我小心眼耿耿於懷而已 XDD)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不適用於每個人,
我這裡指的不是那種喜好有關的,
比如我討厭榴蓮,
所以我有一粒榴蓮我絕對不要給別人之類的歪理,
而是指有些人在行動前沒想,
若是這種事情對我發生我會如何,
於是就沒有所謂「己所不欲」,
因為他沒想過他欲不欲。
對沒有想過的人,
我這裡把它歸類為「價值觀不一樣」,
因為我認為「對我來說重要的事,
對他來說連想的價值都沒有」,
代表我們價值觀不一樣。
所以面對價值觀不一樣的人,
我最常用的處理方式就是「不管」。
我不是真的不管,
而是我知道我的立場不一定正確,
就算肯定正確,
你不打算想的話,
我與你多費唇舌是我的愚鈍。
但是,
如果你願意想一下,
哪怕一下就好,
那麼我就會三寸不爛之舌把它用我最好的形容方式給你講解清楚我的想法和立場,
不管你認不認同,
至少你了解了「我的立場」,
減少會冒犯我的可能性。
我這種處理法很像血型書裡的故事:
地上畫一條線,
規定不可越過這條線,
A型會乖乖的不過去,
B型會第一時間越線,
O型會看到有人越線以後覺得「原來可以越線啊」「他越線了我不可以輸!」一起越線,
AB型就會雙腳各一隻分別站線內和線外,看你耐他如何。
我就像書裡的A型,
設定了一個規則,
講清楚了規則,
然後希望自己和別人規規矩矩的遵守。
然而我的朋友有一種很像血型書裡的B型,
不管你畫了什麼框、訂了什麼規矩,
他第一時間突破,
還要在看到你生氣的時候問你「你怎麼了?」
這種朋友對我來說超級可惡,
看到有人突破了也要突破的O型也是相當可惡,
但美好的世界就是由這些可惡的人組成的。
而且願意「想一下」再行動總比沒想過好太多了,
至少想過以後那麼行動要嘛證明他「還沒想通」,
或是「不認同」,
而不是「沒想過」。
如果用我小學時候的故事來套用的話就是,
如果他想過,
至少我知道如果我們關係惡劣起來,
他會知道他要負一部分責任,
而不是像我這樣,
獨自承受這種很難受的感覺。
正所謂「最討厭的感覺就是受委屈」
所以目前只要不是受委屈,
什麼坎我大概都可以過。
畫地自限,
我猜這種相處方式,
會讓很多人覺得我是個冷漠的人吧。
先訂好了規矩,
你不犯我我不犯你這樣,
所以偶爾顯得太理性,
難以交心。
但是我也曾經因此被稱讚過,
說我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非常好相處,
守好規矩就可以了、距離感拿捏剛好,
相處起來很舒服。
無論評價如何,
這是我目前最理解的相處方式了。
再精明一點的,我還不會,
正在努力吸收大地之精華(咦),
多讀點書
來學習如何進步。
這是人類永遠學不完的功課,
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